全域旅游,正成為旅游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詞,自2015年8月原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提出后,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大量的時間。10月27日,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麗云在2018中國(阿克蘇)體育旅游國際發展峰會的主題演講中分享了全域旅游的源起和發展,并結合實際給出了全域旅游時代新疆體育旅游發展的四條建議。一個多小時的分享緊湊而有趣,給與會代表們提供了很多新思想、新案例。
2016年,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調研視察時明確提出,“發展全域旅游,路子是對的,要堅持走下去。”2017年3月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要“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,大力發展鄉村、休閑、全域旅游。” “全域旅游”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成為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的12個新詞之一。2018年3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并提出8項創建任務,包括創新體制機制、加強規劃工作、加強旅游設施建設、提升旅游服務、增加有效供給、實施整體營銷、加強旅游監管和優化城鄉環境等。談起黨和國家對全域旅游越來越重視,吳麗云如數家珍。
而如今發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,也是由于需求側和供給側的新特征所決定。吳麗云指出,目前國內95%以上的旅游群體都是散客,大眾化、散客化、年輕化、個性化和綜合化的特征,也讓這個市場不能再局限于景點門票模式。據介紹,2017年國內旅游達50.01億人次,同比增長12.8%,其中34歲及以下的年齡層占比50%,這個群體也更注重體驗和享受。
從近幾年旅游產品發展來看,一價全包式度假酒店,旅游綜合體,生活方式酒店、書店,特色小鎮等已成為休閑度假新業態,單一旅游產品向綜合性旅游產品轉變。而從市場主體層面看,2016全國星級酒店的利潤微乎其微,平均每家旅行社一年也只賺6萬元,與此相對照的是,國際旅游OTA平臺Expedia的年利潤為2.82億美元,國內旅游OTA平臺攜程的年利潤達到21億元人民幣。吳麗云強調,提質增效,以整合思維、創新理念謀求新發展已是旅游企業的現實課題。
對于全域旅游的特征,吳麗云從目的地旅游、無邊界旅游和浸入式旅游三個維度做了剖析,任何一個維度體育都大有可為,體育賽事也將是優質的城市名片。結合新疆實際,吳麗云提出了“宜居新疆、全業新疆、云上新疆、友好新疆”的設想,重點是要傳達出安全和友好的理念。
(文/圖:鄧宇)